icon-search
icon-search

說出真實的感受,比猜疑與誤會更能拉近親子的距離

面對青春期的孩子,我們的心很容易被孩子的情緒表現所牽動,而青春期孩子最多的情緒就是憤怒和不耐煩,加上偶爾的狂喜。孩子突然的狂喜可能會讓我們誤以為今天的對談很順利,但青春期的孩子卻很可能突然又被誤觸地雷而瞬間讓場面火爆,所以要引導孩子對自己的情緒做深入的覺察與妥善的表達,我們才不會總是和孩子只是進行在表面上的溝通,卻還是不得要領的去增進親子的了解與感情。

我的情緒起伏一如海浪,瞬間也很容易就被牽起狂潮,不管是生氣或是開心,都可以很快的被發現。有時孩子就會提醒我說:「媽媽,生氣啦!」孩子的提醒加深了自己的覺察,有覺察我們自己就會在心中做出分析與選擇,這事值得繼續生氣嗎?還是有別的選擇?透過家人這樣的提醒,讓我們不會沉溺在被情緒控制的困境中,才可以讓理性出來解決事情並且更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。

我們要多觀察與多跟青春期的孩子對談,就是要幫助孩子找出他情緒的觸媒與轉折,提醒孩子對情緒做覺察與轉化,這樣子才能幫助到孩子對自己內在的探索與認知。

對話要耐得住煩,安得住自己的心,有覺察的跟孩子互動,才不會被孩子的情緒牽著走。

那一天長子跟國中同學約了要出去,因為他最近剛裝上牙套,在外面吃飯與刷牙都不太方便,他想在家裡吃完早餐再出門,周末都是先生去買早餐,我們同時起床,先生進洗手間如廁,長子進入另一間浴室要洗澡前,我問他:「你要不要自己去買早餐?」他說:「不然你幫我泡燕麥片打成汁也可以,或是我不要吃也沒差!」我說:「家裡沒有鮮奶了!泡燕麥片少鮮奶也不好吃,你用不吃也沒差的態度,是在用情緒勒索媽媽嗎?」他說:「沒有吃早餐我也真的沒差啊!」

長子嘴上雖然說著沒差,但他的雙眼交雜著挑釁與懇求的神色,僵硬卻硬要假裝放輕鬆的肢體語言也顯露出他的逞強,解讀完他所有非語言的訊息後,我跑去跟在上廁所的先生說:「爸爸!小亨急著要出門,你不要一直滑手機,上完廁所先去買早餐!」

不到一分鐘,先生出門去買早餐了!

等長子洗完澡出來,我跟他說:「小亨!媽媽很不喜歡你剛才的說話態度。你明明就很餓,很想吃東西!你也知道爸爸在上廁所可以是一分鐘!也可能是半個小時!你為什麼不直接跟爸爸說你要急著出門,請爸爸先去買早餐呢?卻要用你不吃早餐也沒差的態度來威脅媽媽,讓媽媽的心情難受呢?」

他笑著說:「因為爸爸會聽妳的話!而且如果我來不及吃真的也沒關係!」

我說:「你為什麼不承認你明明就很餓,很想吃早餐,很希望媽媽去叫爸爸先去買早餐呢?」

他說:「對啦!媽媽,我其實很餓,很想吃早餐,但是我不想自己去買,也不想自己去催爸爸,謝謝媽媽先去跟爸爸說,我才有時間洗個澡吹頭髮。」

我說:「對啊!如果你一開始就說明自己的需求與請求幫助,不要用可能會餓肚子來讓媽媽的心情難受,這樣子不是比較誠懇,而不是用情緒在勒索嗎?媽媽希望你說出真實的心聲,而不是用權謀之術讓家人陷入你的算計之中,這樣相處心會累,情感會受傷,家人之間要真誠相待,我們才不需要一直猜疑、測試或是武裝。」

他笑著說:「媽媽!我知道了!」


好好說話省去不必要的猜疑和誤解

在《茉莉的最後一天》這部戲中,茉莉選擇輕生,她的媽媽想盡辦法的想知道是誰害了她。在解讀茉莉的記憶中,媽媽覺得這個孩子怎麼這麼陌生呢?因為在茉莉成長的過程中,媽媽總是打斷茉莉的訴求,當小時候的茉莉想當收銀員時,媽媽說要當會計師才有出息;當長大的茉莉說喜歡讀小說寫作時,媽媽說有時間寫作看小說,倒不如去多算幾題數學準備考醫學系。總是無法完整表達出自己想法的茉莉,即便自己有去看心理醫生接受諮詢,最後還是覺得沒有人愛她、在乎她,而選擇輕生。到後來,媽媽才發現總是阻止、打斷與控制茉莉的自己,才真正是害死茉莉的兇手。這一切來自愛的妨礙與傷害,正因為是愛給錯了方法,沒有正確表達與接收的愛,往往變成了妨礙與傷害。

當大人從來都沒有真正想了解孩子,而只是讓孩子接受大人的安排與規劃,你覺得這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愛嗎?

孩子其實都很精,我們從小猜著孩子的心思養大他們,孩子也從小觀察著大人的臉色在長大,他們都知道善用家中的權力與互助關係來達到自己的目的,比方說:很多哥哥要買甚麼東西,都會慫恿妹妹去跟爸爸撒嬌來達成目的,或是當爸媽站在一陣線上時,孩子們可能會向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求情來達到目的。

教養有時候很難,就是大家都在玩權術與心術,而不好好地把話說清楚,有時候玩過頭,不但傷害了彼此的感情也拉遠了家人的距離。這樣不是有些本末倒置嗎?大家把心搞的這麼累,有時候反而不知道自己到底要的是甚麼了?明明想表達出愛,卻反而把愛愈推愈遠,不但沒有共好反而造成互相傷害,這些愛的誤差,都只是沒有好好的傾聽彼此的真正想法。

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相處面貌,起初我們猜孩子的心思,是因為他們還不會說話,但是當他們已經可以說話後,我們是不是有引導他們好好地說出真心話呢?如果家人總是沒辦法好好地說出真心話,是不是會產生很多不必要的猜疑和誤解呢?

不管是夫妻、親子,還是手足之間,如果在一個家庭裡面,大家只能猜來猜去的算計,那家怎麼可能是安放心的處所呢?

有多少親子的愛出現障礙,就在於沒有真誠的表達自我?與接受對方真實的存在和獨立單一性呢?

希望孩子好好說話表達出真心,我們自己就先要跟孩子說出真實的情緒感受,教導孩子說出內心真實的想法,而不是一直玩猜猜看的遊戲,有時猜著猜著就拆離了真心與本意而造成傷害,多得不償失?真誠而善良的互動與對談,才會讓家庭生活製造出共同的美好經驗。

當孩子可以適切而真誠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與需求時,才可以活出做為一個獨立個人的價值與真義;當家人都可以互相傾訴與支援時,才可以體現出家庭的愛與存在。讓你的孩子在家可以好好地說出真心話,你也可以跟孩子多說些心裡話,這樣家庭才會是可以放心與交換真心的愛的堡壘。


文章標籤:#親子教養 #教養觀點 #家庭關係#真實情緒 #好好說話尚瑞君簡介-2.png



上一頁 下一頁

您的購物車目前還是空的。
繼續購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