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,教孩子收好自己的玩具
曾聽過一般幼兒園會有「玩具分享日」活動,開放小朋友將家裡的玩具帶到學校跟同學們彼此交流。我們教室裡雖然沒有明確訂出這樣的特殊日,但因為很多小小孩會把布偶或玩具隨身攜帶到課堂上來,所以「玩具分享」這件事,在這裡倒也變成約定俗成的活動了。
一天下課後,艾咪媽媽來電說小孩的熊娃娃忘了帶回家,請老師先保管著,下次來再領回。後來跟艾咪一談到玩具的事才知道,她那天是回到家後自己發現,原本應該放熊布偶的櫃子空出一個位置,才想到是掉在教室裡了。
媽媽又補充道:「因為她玩具好多喔!所以我都有教她要自己分類放好,好處是可以收得很整齊,壞處就是那些玩具可一個都不能少,不然就會立刻被她發現!」
老師們聊起艾咪的這個習慣時,大家紛紛想起,才三歲半的她在課堂上,從很多細節早就展現出具備條理和責任感的性格,原來不是沒有原因的。
帶玩具來到教室的幼兒們,有很多是玩完了就忘記帶回家,當中一部分會在走出教室後,第一個想到自己的玩具不在手上,然後再返回教室尋找。當老師隨口詢問:「怎麼記得要帶玩具回家呢?」答案都是因為他們在家裡就有自己收拾玩具的習慣,甚至有些小孩就像艾咪一樣,非常清楚那些玩具都有自己該歸屬的地方。
另外一部分的孩子,則是玩具不見了也毫無所覺,一點也不在意,待下次回到教室後,不但沒有詢問,當老師拿出來詢問失主時,還經常沒有人吭聲呢!
曾經有老師提出疑問:「是不是因為玩具太多了呢?小孩因為這樣而不懂得珍惜。」
我的看法倒不是這樣,因為我曾碰過擁有許多物品但每一樣都很珍惜的孩子。在少子化、孩子各個都是寶的今天,通常都有很多玩具,有沒有讓他們知道自己到底擁有多少、是否有一起整理,這才是關鍵。
「撿起來、放到某處」這對一、兩歲的小小孩來說,應該都有能力做到,只是往往收好玩具時,一個小時就過了。但是別忘了,父母也要參與其中,而不是只對他們說:「你去收好,不然就⋯⋯」這種說法一來有懲戒、威脅的意味,二來變成是小孩必須自己單獨去面對的狀況,收玩具就變成了一件苦差事。
想要教育孩子,玩具是屬於他的東西,必須負起自理的責任,不妨跟他說:「玩具要休息囉!我們是不是一起來幫助他回家呢?」也可以搭配遊戲、唱歌等有趣的方式,並且示範給他看。
另外,最好養成「先將這一個物歸原處再換下一個」或一次只拿某幾樣玩具的習慣,避免小小孩們玩累了、不想再繼續時,看到要收拾的東西太多而失去耐心。
稍微大一點的幼兒,建議家長可以多加引導並一起討論,由他自己決定擺放的方式,最好還能讓他試著說明:「我覺得兔兔應該放在這裡,因為⋯⋯」
當孩子說出具體整理的想法後,只要玩具不見了自己就會發現,因為這是他發展出來的一套故事,具有一定程度的情感連結,而不是一時興起,亂塞在櫃子或玩具箱裡的。
透過這樣的歸納和定位,連帶還可以強化孩子的理解力及表達能力,並且刺激創造力和聯想力,何樂而不為呢?
我曾經遇過一個特別的案例,有位小孩帶了一個很可愛的玩具來教室,我開著玩笑跟他說:「可以借老師嗎?」沒想到她的答案讓我驚訝不已:「玩具如果沒有帶回家,我就不能再跟媽媽交換另一個玩具,因為玩具是媽媽借給我的,我要回家問媽媽。」
哇!這真是好棒的方法!
後來跟家長聊天才知道,他們家裡還有其他手足,平時在家裡常常為了搶玩具爭吵,在管教的同時哭得死去活來,結果被最寵愛他們的爺爺看到了,於是爺爺乾脆直接一人買一個給他們。
但是這種方式絕對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,所以這位家長就想出了小孩最愛玩的「老闆遊戲」,她告訴小孩,所有的玩具都是媽媽的,要玩就要跟媽媽借。這樣的做法,同時也教育了小孩「有借有還,再借不難」的觀念,是個相當值得參考的方法哦!
本文節錄自:《孩子就該從小玩才藝》一書,品客老師(鄭婷文)著,布克文化出版。
文章標籤:#親子教養 #學習力培養 #創造力培養 #養成良好習慣 #書籍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