肯定與賞識你的孩子,給對愛就不怕孩子變壞或走歪
把一個剛出生的嬰兒拉拔長大成為可以獨當一面的人時,並不是變魔術般的在轉瞬之間發生,而是要經過漫漫歲月的陪伴與教導,耐心與等待,還有不要忘了當孩子可以做到你教會他的事情後,要給予你的肯定和賞識,他才會產生更多的自信和動力去學習與增能。
孩子小時候父母都常常鼓勵他與賞識他吧?但是當孩子到了容易跟你針鋒相對的青春期時,你還常常賞識與鼓勵他嗎?
讀國二的幼子在上學期要結束前幾天的周五帶著傷回家。原來是跟同學在玩耍時不小心被同學打到右手小指頭,他先去沖水後還是很痛,隨後到保健室被護士包紮固定,護士還跟他說:「如果慢慢不痛了就沒有關係,如果還是很痛要記得去看醫生做檢查。」
因為持續腫脹與痛,我們決定考完期末考後去骨科檢查,結果小指骨折,醫生考量孩子正在長先觀察兩周後回診,看骨頭的復原狀況。兩周回診後骨頭竟然長偏了!只能動手術用鋼釘復位。
住院、手術、打入鋼釘復位都在寒假進行。三周後拔出鋼釘,在骨頭完全長好後要開始漫漫復健路,那時學校已經開學。
可能是骨科醫生跟孩子分享他自己兒子手指骨折復健的歷程太恐怖,讓幼子對復健一直心懷恐懼,但不復健那僵硬的小指頭會愈來愈失能。
我跟他說:「媽媽之前左膝開刀復健了三個多月,復健時真的會痛、會很辛苦!但復健師跟我說,因為神經和感覺在慢慢恢復,我們才會感受到痛,這是正常的現象。你會擔心與害怕媽媽都知道,那我們先聽聽看復健師怎麼說,也許沒有醫生說的那麼可怕啊!」
找到介於學校和家之間的骨科復建所,我帶幼子去就診與復健。復健師很有耐心的解說與建議,讓幼子放下了一部分的擔憂和恐懼,開始復健。
對於沒有經歷過的事孩子會焦慮是正常的,但在焦慮的背後,孩子其實也有一點點要擴展生活經驗的興奮之感,這些正向和負向的情緒往往會同時交纏著出現,我們可以協助孩子看見焦慮,也察覺興奮,這樣他比較有勇氣去嘗試與接受,當他有成功的經驗了,這就成為日後可以給自己賦能的資源。
幼子終於接受復健,接著我鼓勵他在放學後先去復健再回家,他起初很掙扎的問:「媽媽!妳為什麼不能帶我去復健?」我說:「我當然可以帶你去復健,但是復健只要十五分鐘!你可以在放學後直接先去復健,因為那時媽媽正在忙著準備晚餐。你也可以找同學跟你一起去,他們應該也很好奇,不然你回到家,媽媽晚上再帶你去,這樣不是浪費了兩個人晚上寶貴的時間嗎?你可以想一想再做決定。」
如果他真的不想自己去復健,一定需要我帶也是可以的。放學回家他很開心的分享同學陪他一起去復健的事,我說:「弟弟你真的很棒!相信自己做得到,你就真的做到了!」
看一次診可以復健六次,接著我又帶他回診後又復建了六次。第三次要回診時,因為他的同學已經在樓下等他要去圖書館念書準備月考了!他問:「媽媽,我可以自己去看醫生不用大人陪嗎?」我說:「可以啊!那你先跟同學去看醫生做復健後,再去圖書館念書。謝謝你這麼勇敢與貼心,幫媽媽分擔事情與節省時間!」
孩子比你還想看見自己努力在長大、在增強能力,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,更希望父母看見他為長大付出的努力與勇氣,雖然他們常常為繁重的課業感到壓力與痛苦,但多幫他們挑出他們表現好的地方給予肯定和鼓勵,這會像是心靈增強劑,當孩子的心靈強盛了,他會更努力的增能。
從很擔心復健,到看診後也可以自己去復健,到自己也可以去看診復健,孩子這一路走過的軌跡,哪一次不需要勇敢與被肯定呢?
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增能與賦能給自己,很多時候不光是來自大人的放手與信任,更多的是大人的肯定與賞識,讓他知道他這樣做不但對,還讓父母開心與喜愛,因為孩子很在乎父母的愛的。多鼓勵與肯定孩子,這是他自信與自重的能量來源,給對愛就不怕孩子變壞或走歪。
文章標籤:#親子心理 #親子教養 #給予孩子肯定